一、国内资讯
1、10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中美双方即将重返谈判桌,据最新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的最新表态是,美方将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为美国对中国提出的三大问题。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表示,中方在处理中美经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关税战、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双方应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协商解决任何问题。
2、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0日上午在北京开始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3、记者20日自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获悉,农发行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截至17日15时,农发行此次设立的基金投放金额突破千亿元,为国家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项目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
4、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经济韧性强潜能大的基本特性没有改变。我国实现了5.2%的经济增长,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在不稳定不确定环境下应变破局能力和抗压耐压强大韧性。放眼全球,5.2%的经济增长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始终是全球经济增长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内在逻辑,是体制优势、供给优势、需求优势、人才优势等多种因素协同联动、系统集成形成强大合力的结果。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尽管外部环境复杂演变,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压力,但我国经济“稳”的格局、“进”的势头、“韧”的特性没有改变,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具有坚实支撑。
5、南部战区空军新闻发言人李健健大校表示,10月19日,澳大利亚1架P-8A军机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非法侵入中国西沙领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依法依规跟踪监视、有力反制、警告驱离。澳方行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极易引发海空意外事件。我们正告澳方立即停止侵权挑衅。战区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
二、国外资讯
1、当地时间10月19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穆罕默德·帕克普尔发表声明,重申伊朗方面愿与也门胡塞武装深化合作。帕克普尔当天致信胡塞武装新任总参谋长优素福·哈桑·马达尼,祝贺其履新。帕克普尔指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将继续支持抵抗阵线为解放耶路撒冷而奋斗。他同时声明,革命卫队已做好充分准备,在反抗全球霸权与以色列政权的斗争中,进一步强化与胡塞武装的合作。
2、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周日称,周末针对他的“No Kings”示威活动是一个“笑话”,并否认外界指责他行事如同国王。“我不是国王。我拼命工作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变得伟大,就这么简单。我根本不是国王。”特朗普在从佛罗里达飞回华盛顿特区的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表示。当地时间周六,数百万美国人在全国各地参加了“No Kings”活动,抗议特朗普及其政府。据报道,全美50个州共举行约2600场示威,其中包括华盛顿、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等大城市的大规模集会。当被问及“No Kings”活动时,特朗普对记者说:“我认为这是个笑话。”
3、新的国家可能在没有完整投票权的情况下加入欧盟,这一举措可能会让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等领导人更愿意接受乌克兰等国加入欧盟。据三名欧洲外交官和一名了解相关讨论的欧盟官员称,改变欧盟成员资格规则的提议尚处于早期阶段,需要得到所有现有成员国的批准。 该方案设想新成员国会待欧盟完成运作机制改革后再获得完全权利——此次改革将让单个国家更难行使政策否决权。据上述外交官与官员透露,欧盟各国及欧盟委员会正就该提案进行非正式探讨。其核心思路在于:若新入盟国家在初期不享有否决权,便可在更灵活的条款下加入欧盟,无需修改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欧盟基础条约》——该条约修订已被多个成员国明确反对。
4、美国总统特朗普17日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了气氛紧张的会晤。特朗普敦促乌克兰将大片领土割让给俄罗斯,这让乌克兰代表团感到失望。两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还说,特朗普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并考虑向基辅和莫斯科双方提供安全保证,这一说法令乌克兰代表团感到困惑。在与泽连斯基会面后,特朗普公开呼吁交战双方在前线位置停火,泽连斯基在随后回答记者提问时接受了这一立场。第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在泽连斯基表示不会自愿割让任何领土后,特朗普提出了上述停火提议。
5、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为推进与执政的自民党联合执政,日本维新会10月20日下午召开紧急国会议员会议。对于维新会代表吉村洋文今早与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在通话中就联合执政问题达成实质性共识,维新会参众两院议员“没有提出重大异议”,并通过了在10月21日的首相指名选举中投票给高市早苗的方针。预计晚些时候,吉村将与高市举行党首会谈,并签署相关文件,正式联合执政。
